装配式木结构发展的动因源于一方面建筑规范和消费者对建筑性能如安全性、耐久性、舒适性等的要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建筑工期、建筑成本压力不断上升,建筑物对环境影响的要求更加严苛,迫使建筑业改革传统的现场建造方式,更多采用工厂预制、现场装配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寻求建筑业稳定、可持续的良性发展模式。而且,随着多高层木结构建筑的迅速发展,装配式木结构以其加工精度高、质量稳定,材料利用率高、施工速度快、人工成本低等优势成为无可替代的解决方案。在北欧、北美、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木结构的应用相当普遍,如住宅、体育馆、机场、火车站、桥梁、游泳馆、学校建筑、商业建筑、教堂、博物馆等。
结构建筑中的大量构件可以在工厂生产,现场进行装配,能够较好地实现设计标准化、构件部品化、施工机械化和管理科学化,因此操作简单,质量可控,人工成本低;施工简易:所用构件和连接件可按标准在工厂内制造,运到工地迅速拼装成房屋。施工现场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小,四季都可以施工,施工进度快。此外,木结构建筑相关产业关联度高,拉动性强,现代木结构建筑的发展有助于促进木材加工、设计、生产、施工等整个产业链的整合,吸纳国内外优势资源,加强分工与合作,促进产业集聚和全产业链的优化升级。
对装配式木结构建筑,连接的安全性、气密性等是大的挑战,因为组件之间采取着现场装配的方式建造,保证连接的质量对建筑的使用十分关键。同时装配式建筑建造初期应该与建筑部品(电梯、楼梯等)的供应商充分沟通,以保证建筑部品能很好地融入建筑中。构件制作时应严格控制构件的容许公差,生产制作过程中可采用信息技术,实时监控生产质量,并形成木结构产业化的生产线,能减少不必要的返工,从而减少成本。让构造合理,木屋受力分析等技术的运用,让木屋的建设可以使用更少的材料而达到原有受力状态。
板式预制是通过结构分解,将整栋建筑的墙体、楼面和屋面分解成不同功能的平面板块,也就是分解成预制板式组件,并在工厂预制完成后运输到现场吊装组合而成。预制板式组件的尺寸大小是根据整栋建筑的平面、立面尺寸和标准化设计要求而定。常用的预制二维板式组件的结构形式有:钉接胶合木(NLT), 正交胶合木(CLT),轻型木结构墙体,轻型木搁栅楼(屋)盖。同时,如果生产进度和现场施工经过合理前期规划,更能保证工地现场不需要堆积材料,运到当天即可完成安装。
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装配式木结构的金柏胜于2025/3/23 4:59:41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heerbing.mf1288.com/jinbosheng1-2850207860.html